发展汉语(第2版)中级综合(I)第七课 我在中国学 “大方”

题解
Introduction
什么是“大方”?什么是“小气”?文化背景不同,评价的标准也就不同。在中国待的时间久了,“我”这个外国人也渐渐学会了中国式的“大方”。
走进课文
Text
我在中国学“大方”
新年期间,我第一次被邀请参加一个中国朋友的婚礼。那天天气特别好,我特意穿上了新买的唐装,订了一束鲜花,赶到酒店。婚礼热闹极了,人们都举杯为新人祝福。新郎和新娘给大家敬酒时,每位客人都送上一个红色的小信封。是贺卡?还是一种神秘的护身符?我没有准备,赶紧问身边的朋友。他笑着低声告诉我,信封里是钱,送得越多说明和新人的关系越近。反正你是外国人,不懂中国的习惯,不送也可以。听了他的话,我赶紧掏出几百元,塞进朋友的信封里:“这是咱们两个人的。〞我宁可变成穷鬼,也不愿意被人当成小气鬼。
刚到中国时,我还因为中国的物价低而感到惊喜,因为不用付小费而感到轻松,但是,渐渐地,这种轻松的感觉没有了。我开始为中国朋友一次次的请客而感到不好意思,感到有压力了。在中国待的时间长了,我和这里的人们一样,似乎越来越在乎“面子”了。现在,我也“大方”起来了,偶尔也请客,并且明白了不少道理:如果中国客人说“不用”“不要”或是“不客气”,你千万别相信这是真的;不论餐厅环境多么优雅,都一定得抢着付钱;买比较贵的礼物送人,“不小心”忘记撕掉价签,那是聪明的小花招,而不是马虎。
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里,“大方”是评价人的重要标淮。小气的人,就算他很有能力,也没有朋友;而大方的人,就算他能力并不强,也会有很多朋友。
尽管我们国家的人均收入差不多是中国人的好几倍,但是我们还是非常“小气”的。朋友聚会会,最理想的场所是咖啡馆,最自然的付钱方式是AA制,最好的礼物是一束花或是一瓶酒。就算是那些富人们,他们一般也不会花很多钱请客,而更多地选择把钱捐给学校、医院或教堂,等等。
今天,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观念也变了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捐钱办学、修路、帮助有困难的人。
AA制好是好,但是追求姑娘的小伙子们,有时还是应该大方地掏钱请客的,要不然,连我都会笑话你是个“小气鬼”。
(选自《环球时报》,【美国】克拉克•伯顿文,陈乔译)